找到相关内容469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释武夷山

    我我入”的因果特性。  《首楞严经》说:“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无漏学”。“戒”重修身,“定”重净心,“慧”重断惑。“无欲则刚”就是“摄心为戒”,“壁立万仞”则是“因戒生定”,“壁立万仞,无欲则刚”即是“因定发慧”的具体表现。无漏学中,“慧”是目标;“定”是途径,没有定就没有慧;“戒”是手段,以“戒”帮助你得到“定”,定之后自然就开启智慧了。如果将学佛比作一棵树,“戒”便是树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1857886.html
  • 也说陈晓旭出家

    慧,是则名为无漏学”。  具体来说,戒,梵名尸罗,也译为清凉,意指摄心,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,到了圆觉无碍的境界,善行也就不著相地做了,便是脱离善恶而任运了,所做的没有不是善行,...要受具足五戒,乃至菩萨戒、金刚戒、三昧耶戒等等,受戒不持,就是漏器,背离了无漏之道。  定,梵名摩提,三昧,译作正定,等持,就是使心性坚定于一种境界,不使散乱,是为禅定,亦称定学,《佛遗教经》云,“...

    果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83859070.html
  • 称赞如来 佛曲弘法--马来西亚吉隆坡菩提工作坊

    次第---无漏学之戒、定、慧。让大众更进一步理解在皈依三宝后如何做个真正的佛弟子、如何有效应用佛法解决日常生活的难题与困境,于生活中实践佛法。 《称赞如来》之“信愿行” 2005年,...进行弘法之工作 ()培育佛曲创作者及提高佛曲创作素养 (四)汇集佛曲资源 (五)协助佛教团体成立佛曲歌唱组合 (六)推广...

    米米

    |马来西亚|菩提工作坊|佛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11/1835302092.html
  • 戒的精神与意义

    楞严经》云:“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无漏学。”由此可知,持戒实为入道之基石。  在佛法中,不论是大乘、小乘,以及禅、净、密、律各宗,都是以持戒为根本。在小乘来说,注重的是持身不犯。大乘...“如闇遇明、贫人得宝”这样的珍重。老实持戒,不啻现前业即得清净,亦能感得未来殊胜庄严的果报。 ...

    见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5544377.html
  • 五戒与心理疾病预防

    的滋润,能够使我们真正地实现心理健康。我们学佛,就是要通过无漏学——戒、定、慧,提升生命,开显本具的佛性,证得无上正等正觉。 ...己为物,失于本心,为物所转。”因此现代人尽管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中,依然感到空虚、失落、无聊、孤独,这都是因为迷失了自己的缘故。  在我们的人性中,贪、嗔、痴是危害我们心理健康的种主要毒素,当...

    天 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5555352.html
  • 《优婆塞戒经·学习笔记》序

    《优婆塞戒经·学习笔记》序  徐恒志   (一九九六年三月十九日)  学佛是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,“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嗔痴”更是学佛的核心问题;全部佛法无不贯穿着“无漏学”思想,所谓“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”。所以学佛就是学定慧。《法华经》说:“定慧力庄严,以此度众生。”其中“定”是学佛的依止,“慧”是学佛的先导,但都要以戒为基础。若不“恒住净戒一切功德”(《普贤行愿品》),要解脱生死苦海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4357262.html
  • 因缘与

    无漏学,所谓"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."所以云:身心持净戒,与佛同等像.   再说口业.俗语云:"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."口能赞佛,亦能谤佛.能使人欢喜也能让人烦恼.凡夫之人喜欢搬弄是非,今日东家长,明日...因缘与业   后学 惭愧比丘 释昌盛   所谓业:本是缘生缘灭,无需解脱.但我等愚人无智,是故佛陀开方便之门,以文字般若教诫后学.如是大慈悲心,让后学十分惭愧.虽然愚人无智,文才有限,...

    释昌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1159094.html
  • 依三宝 发菩提心

    应该将皈依的意义正确理解,循皈、五戒、十善、戒定慧无漏学、六度万行迈向学佛成佛的道路上,倘或败坏佛教,搞乱佛法,因果不爽呵! 既已皈依三宝,就应发菩提心。菩提心就是大觉心、大道心,就是... 诸佛正法贤圣僧, 直至菩提永皈依。 我依所修诸善根, 为利有情愿成佛。 能海上师这首偈,简要地颂扬了皈依三宝,发菩提心之修行学佛的要义。皈依三宝就是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2459854.html
  • 毒”与“学”

    静虑定心,去除躁动不定之心。慧即智慧,使人们研习教理教义而断愚痴。修此”学”,可以由戒得定,由定得慧,最终获得无漏道果。所以“学”又名“无漏学”。于此可谓以矢破的。纵观佛教史,许多高僧正是严格...“毒”与“学”  柯建瑞  贪、嗔、痴,佛教称之为“毒”。贪是贪爱五欲,五欲有两解:一是能使人的感官觉得快意舒服的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;二是财欲、色欲、饮食欲、名欲、睡眠欲。嗔是愤恚无忍,与人...

    柯建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3763727.html
  • 佛教的苦相当于基督教的罪吗

    无漏学:戒是不应作的不得作,应作的不得不作;定是心的收摄,不使放逸,也不使懈怠;慧是清明的睿智,认清了方向,努力精进。所以,佛教的脱苦,决不等于基督教的乞怜上帝代为赎罪。  在此顺便一提,许多的人...与祖先也没有瓜葛。众生由于无明之惑的烦恼,而造生死之业,由于生死之业,而感生死之苦,正在感受生死之苦的生死之间,又因生死而造无明之惑;就这样,由惑造业,由业感苦,因苦生惑,惑业苦者,连成一个生死之流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0466897.html